不管承认不承认,成为新闻多有色。比如浙大有新闻,年轻美女在其中。本科毕业一0年,随后留美读博士,去年拿到博士衔,接着开始博士后。也就半年博士后,浙大出手新引进,给个职称“研究员”。美女再次回浙大,貌美只有二十七,当然网络很热闹,赞成反对皆有之。教育专家熊丙奇,支持浙大抛观点:人才观念有落后,年轻不能做教授?其实只是打乱仗,结果如何非关键,核心还是在程序。若在中华民国时,教授可以非博士,甚至可以无学位,校长可以说了算;若在三十多年前,只要拿到博士衔,可以速聘教授衔,因为教授太短缺。如今二十一世纪,评聘教授新制度,教授本身不短缺,博士只是刚毕业,何必着急给正高?副研究员不行吗?副高已经是破格,给个正高伤制度。考虑美女是资本,又是浙大自己人,社会怎能不怀疑?各校似乎在比赛,看谁最能搞破格,谁的教授年纪轻,你评教授三十岁,我评教授二十七,他评教授二十五,甚至评个二十二,如是女性更得意。中国学校有病了,中国学校有大病,中国学校有重病,当然需要大手术。改革开放再出发,经济转向教科文。
评论